最近看到初日會客室上談論飲食與矯正治療的影片,引起台灣矯正學界的軒然大波。2019年曾上過趙醫師早期矯正課程的我,對於多方之間失去良善溝通的狀態,深感遺憾。(對於溝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這幾天又看到鷹出版 (Eagle Publishing) 的新書《齒顎不正》推出,就自己去 Taaze 讀冊預訂書籍,今天才到。

書中的整體內容,代表著美國矯正學界的新潮流觀點,作者是 Sandra 和 Paul。
Sandra Kahn 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員,以及史丹佛大學的顱顏異常團隊,現任兒科睡眠呼吸中止症預防和全身治療團隊;而 Paul R. Erlich 則是史丹佛大學 Bing 人口研究榮譽教授暨保育生物學中心主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還有許多國際榮譽獎的得主。書中提倡的觀念也和趙醫師在早期矯正課程中,所推廣的臨床治療理念一致。
而這些新興觀點,和傳統的矯正學界有些不同,也就是為什麼會造成前述的紛爭了。
當我看到書中第八章〈齒顎矯正醫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正顎成長醫師和前向矯正醫師〉,想說這個章節名稱,竟然有好多我牙醫師不懂的術語,快來一探究竟!
馬上發現譯者的術語譯詞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此幫忙訂正,給已經購買此書的讀者參考。訂正處已回報官方臉書小編,期許下次再版得以修正。
校訂回饋:本書第八章〈齒顎矯正醫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正顎成長醫師和前向矯正醫師〉與全書中的相關術語必須修正。
在第八章譯注中:譯者將 Dental orthopedists 譯為「口腔顎面外科」是錯誤的,因為此處標題指的是:「矯正科醫師治療取向的四大分類」,與口腔顎面外科完全無關,是極為錯誤的譯詞(能體諒譯者非本科,會有此錯誤是正常的)。
應將譯者所有譯為:「齒顎矯正醫師」(orthodontist) 之處,皆改為「牙齒矯正醫師」(以排列牙齒為治療取向)。
多數譯為「口腔顎面外科醫師」(dental orthopedist) 處,改為「顎骨矯正醫師」(以改善顎骨大小為治療取向)。這兩者加起來,才是台灣一般稱呼的「齒顎矯正醫師」。
而拔除智齒的 oral surgeon 才應譯為口腔外科,例如 221 底部的「口腔外科醫師」就是正確的翻譯。
另外,書中所有「齒顎矯正」,皆應修正為「牙齒矯正」(因作者用詞有所區分的緣故)。
「正顎成長(Orthotropic)」,則可修改為「生長矯正」。
故該章節名稱應改為〈牙齒矯正醫師、顎骨矯正醫師、生長矯正醫師和前向矯正醫師〉。
接著在 217 頁表格中的「齒顎矯正學/口腔顎面外科」應改為「牙齒矯正學/顎骨矯正學」。「正顎成長學」,應修改為「生長矯正學」。
還有,若是原文為 braces 處的「牙套」譯詞,建議改為「矯正器」(黏在牙齒上的裝置)。例如 199頁的「使用牙套進行矯正」、「用固定牙套進行干預」應修改。
而有些譯者譯為「矯正器」的地方,則有可能是「功能性矯正器」(活動式裝置,常用於改善顎骨大小),需要再視原文(可能是 functional appliance 或簡稱 appliance)與前者區分。
錯誤之處佔了整個章節,已建議出版社重新修訂出版。該章節術語翻譯不夠精確,會擾亂本書想傳達的主要訊息,讀者也可能與矯正醫師討論時難以溝通,如果出版社可以修正的話會變得更好呢。
期待書本的翻譯能更完善,才能讓台灣的醫病溝通更流暢!錯誤的翻譯可能被台灣學界視為為不正確的資料,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可惜了這麼好的一本書了⋯⋯轉頭看看在矯正領域走在非常前面的趙醫師,以及相對較為保守的矯正學會與傳統矯正醫師之間的紛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