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發生了好多事,是生命在體驗,是看見小我錯誤的知見與侷限,而情緒也隨之高潮迭起、峰迴路轉。
覺知情緒,與情緒相處,放下錯誤的侷限,把一切交給上天,活出慈愛的模樣,是人生的必修課題。
從逃避情緒、隔離情緒、忽視情緒開始,到發洩情緒、濫用防衛機制,再到逐漸能感受情緒、接受情緒、放下情緒後,會讓自己的核心內在(平和、寧靜的背景覺知)越來越澄澈。
也許還有隱藏的受困情緒等待著,只要能持續覺知、感受、接受、放下情緒,那麼一定可以越來越接近真正的自己。
這一年來,發生了好多事,是生命在體驗,是看見小我錯誤的知見與侷限,而情緒也隨之高潮迭起、峰迴路轉。
覺知情緒,與情緒相處,放下錯誤的侷限,把一切交給上天,活出慈愛的模樣,是人生的必修課題。
從逃避情緒、隔離情緒、忽視情緒開始,到發洩情緒、濫用防衛機制,再到逐漸能感受情緒、接受情緒、放下情緒後,會讓自己的核心內在(平和、寧靜的背景覺知)越來越澄澈。
也許還有隱藏的受困情緒等待著,只要能持續覺知、感受、接受、放下情緒,那麼一定可以越來越接近真正的自己。
去年弟弟讓我試了他平時工作會戴的 AirPods Pro(臺幣定價 7990),深深被它的深度降噪、通透、空間音訊環繞聲震懾住了!是很愉悅的聲音體驗,聽者可以明確分辨高、中、 低音頻的不同聲音來源,且各有其方向性,而且乾淨、清晰、還原度極高。如果要簡短描述,那麼我會說是「空靈」、「交響樂團」。
過去自己使用的是鐵三角 audio-technica 的消費級頸掛式無線耳機 ATH-CKS550XBT(臺幣定價 2750),表現雖然也明亮,低音也有強調,但沒有內建晶片作額外處理,以及只是單一個單體推動發聲,所以只聽得出一團和氣的音樂畫面(如果簡短描述,會是「水墨」、「整體平淡」),但沒有 AirPods Pro 那樣各聲源各自分明有其定位、感受到臨場環境的立體堆疊,確確實實體會到兩者聲音表現是天壤之別。
鍊金術,內在本質是指靈魂煉金之旅。
推薦各位寓言故事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詩歌篇章的《米爾達之書》、務實細說的《性能量與瑜伽》等書,各從不同角度敘述了宇宙創世與人生之間,乃是一為全、全為一。
其中《性能量與瑜伽》這本,探討了宇宙起源與性能量的關係,相當適合想要自我提升的朋友閱讀。
作者:曾政嘉 醫師
古典針灸之所以令後人撲朔迷離,一是弄不懂經脈,一是不懂氣是什麼,一是不懂刺法在刺什麼。這些年來,現代醫學對於人體解剖與功能的認識,古典文獻的考據與研究,以及生物物理學、經脈醫學的初步發展,協助我們更進一步理解古典針灸。
古典針灸,如《黃帝內經・針經》(又稱《靈樞》、《九卷》)所載的各種診斷與針刺技術,詳究之下其實源自更古老的不同理論體系與流派,由編者統整在一起,採用「血氣論」貫串全書(該時代的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取代過去「用砭啟脈治癰腫」的血脈論),設立標準診療規範,定為針經。
本文的古典針灸採基本定義,即以《內經》、《難經》兩大經典為本的針灸治療思想、理論與技術。
2017年9月起離開醫院以來,對於工作以及人生未來,一直在找尋著方向。
疲倦的自己,原先想要放個半年的假,好好四處在台灣走走看看;不過十月先去了一趟在羅馬舉辦的 LibreOffice Conference 大會,發現還是需要份工作,才能有錢支持自己繼續在人間遊蕩。
心裡曾經對於氣、經絡、中醫藥實在好奇,當時很想一探究竟。除了向直傳靈氣師範的林醫師學靈氣以外,也曾想乾脆就考後中。11月時同學提到中國醫開給醫師的針灸學分班,覺得先學針灸也不錯,為了張羅學費又開始在診所上一些診。隔年則向有深厚心理學與佛學背景的廖老師學覺知催眠。
當時對於牙科工作很逃避,覺得很像高級人體工匠,無趣、令人疲累,給自己的壓力又很大,怎麼想都認為這不是究竟的療癒之道,也許中醫才是完整的全人醫療,可以做到上醫治未病、醫人醫病又醫心。而自己的心理也說不上健康,由缺乏情感支持的家庭所教育出的一代,除了不會應對情緒以外,也對親密關係的經營感到茫然。
2017年11月27日,在記事裡留下了一句話:「世間杳杳,所求者何?」,當時自己的回答是「但求相印於心爾」。現在看來,就是對於完美答案的投射,畢竟理性來看,這世界上沒有完美,有的只會是光與影俱在的完整。
2018年8月完成針灸學分班後,到2020年底這期間,陸續接觸了雷射針灸、潘曉川醫師的經典中醫自洽體系、張恆偉醫師開設的五臟平衡針灸中藥與診斷,再到中藥從業人員修習中藥課程等,總算稍微對中醫藥有了些基礎概念。這期間裡反反覆覆想要考後中,尤其2019對於中醫藥的興趣達到巔峰,更是如此。
2020年末,再次讀了一些自己認為已經到醫術頂端的神醫分享,他們不約而同最後都選擇放下針藥,一位退休走向健康促進推廣,一位放下醫師身分選擇成為 Helper,這些都讓自己重新思考自己到底在追尋什麼?究竟的療癒之道不過就是場夢幻,人生在世本來就該和生老病死共存,只是人們都害怕苦痛,於是想望著誰來救拔這一切。
2020年10月22日,前往南部神醫就診途中,寫下這樣的感嘆:「疾病與苦痛不是人活在世間的主角,而人與人的交流互動、連結、扶持、分享、創造、愛⋯⋯才是一切運轉的根本」,也就此放下對考後中濟世的妄想了。
原來,這三年來汲汲營營追尋著,是將療癒一事投射成神佛在救拔眾生苦痛,必須完美、展現神蹟、自利利他,而忘了醫者本是凡人,只是在幫助患者自己療癒自己而已,而無論是誰都會經歷傷痛。把這些不切實際的念頭清理乾淨以後,剩下來的就是自己真正的好奇興趣,以及所自己所喜歡的事物了。
2021年,待先前安排的課程告一段落後,就好好踏實生活,整理一下先前所學、補充自己有興趣但尚未踏足的領域,讓一切自然而然吧。
昨夜睡著之際,在想著從醫院訓練出來後這三年來的生活。
天真的我曾以為這世間問題都有答案,心結都解得開,疾病都找得到解藥,只看機緣而已。
隨著學了越多的治療技術,讀了越多的心理文章,聽了越多我認為已達頂峰的醫師分享,猛然回過頭來才開始體會:人活著總伴隨著生老病死。
這世上總有治不好的疾病,止不住的思念,反覆輪迴的痛苦,終究衰敗的肉體。
疾病與苦痛不是人活在世間的主角,而人與人的交流互動、連結、扶持、分享、創造、愛⋯⋯才是一切運轉的根本。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8年5月26日衛署醫字第0980071051號函,醫師法第28條第1項所稱之「合法醫師」包括醫師、中醫師及牙醫師;而該三類醫師各有其醫療業務範圍,不得互相逾越。
以牙醫師來說,業務範圍應以牙齒、口腔部分或牙病引起之疾病治療為限。然而,人體是個整體,實際醫療行為中很難將人體切割開來獨立對待,無法處置到一半才說,啊到這裡不是我的業務範圍了喔,所以放著不動吧?
從事醫療業(一般牙科 GP)以來已有五六年,總覺得醫者在治療時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才行。
如果下手時不清楚求診者問題來源所在、沒有診斷,那要怎麼決定處置?所做的處置是真的治療嗎?還是只是協助遮掩了表象,而底下的真正問題還在?如果處置不是針對疾患本源,那麼這樣的處置還算是醫療嗎?如果患者不能因為醫療處置而對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有改善、反省、自覺,那麼問題是不是會重新再來呢?
個人認為,所謂醫療,是患者因為身體有所不適(意識到疾患,即自覺、有病識)而求診,醫者以其醫術協助患者療瘉、引發其自瘉力,並消除引起不適的根源,回復健康的生活。
學習針灸以來,一直對古典針灸有興趣,覺得如果能明白古籍上的內容,並實作操演出來,那麼應該算是懂最基礎的針灸了。源流弄懂之後,即便後世的針法再怎樣變化,也會容易上手吧!因為來龍去脈都清楚了,也就能看出新法的特性與弊端在哪。
先前曾在臉書讀到,黃龍祥教授經絡講座的文稿摘要,蓋略談論了他在針灸文獻領域的研究成果(《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後來也入手了黃龍祥教授的幾本著作,如《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中國古典針灸學大綱》、《 圖說中醫—針灸》、《黃龍祥看針灸》等,作為工具書參考。
前幾個月,一邊讀《難經》時,一邊參照《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與《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尤其第三章〈扁鵲醫學與脈之離合—從診脈到血脈、經脈理論的建立〉)的部分內容,更清晰地理解了經脈與脈診的源流。
這幾天,也把《 圖說中醫—針灸》、《黃龍祥看針灸》這兩本針灸基礎介紹書讀完,裡面有不少值得牙醫師參考的內容,甚至邊讀邊生起「這根本是寫給牙醫師看的針灸教材吧!」的感受。
可惜的是該書臺灣竟沒有出版社引進出版!費了一翻功夫才找到正版的絕版品。以下選錄部分內容,改用本人文字描述,並加上個人觀點評論與其他資料統整解說,與各位讀者分享(合理引用)。盼將來有一日《黃龍祥看針灸》能在臺灣出版,讓對針灸有興趣的牙醫師都能買得到。
最近入手了學苑出版社的直排《黃帝內經太素新校》,翻閱了幾個篇章,深深覺得幸好唐朝時中國和日本有很好的交流,讓這本古籍得以重見天日。
日本真的保留了很多古中國地區的書籍與文化啊!例如佛教也保留了唐朝時盛行的密宗(與藏傳密宗不同),如日本的真言宗、天台宗,還有蹴鞠之類的儀式活動等。
這本《太素》的章節編排,比起流傳至今的王冰版本《黃帝內經》素問、靈樞還好讀,其中類似的、同概念的理論與篇幅,楊上善都整理在一塊了。 推薦給對於古典針灸有興趣,想要瞭解黃帝內經原意的朋友閱讀。
可以搭配黃龍祥著作,例如《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中國古典針灸學大綱》閱讀,能幫助理解許多古典針灸不傳的個中鋩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