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郭育誠醫師在漢醫科學化粉絲頁中,分享了很重要的觀念:「不要用治病的方法養生,也不要用養生的方法治病」。
想要從飲食法促進健康,就要明確區分為一般健康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想調養的人,以及尚在疾病中的人,分別看待。尚未恢復健康的人,飲食就要比一般人更加注意、謹慎以待。

之前看到郭育誠醫師在漢醫科學化粉絲頁中,分享了很重要的觀念:「不要用治病的方法養生,也不要用養生的方法治病」。
想要從飲食法促進健康,就要明確區分為一般健康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想調養的人,以及尚在疾病中的人,分別看待。尚未恢復健康的人,飲食就要比一般人更加注意、謹慎以待。
最近讀精神科醫師杜俊賢所著的《小電大地:秘密健康法則》,才瞭解如何在現代都市中,打造「更貼近原本自然」的舒適居家環境,訣竅就是:最小化電磁污染、最大化接地。
以前人總說生活環境要看「風水」,但只看風水影響的時代已經過了呢。
現代人的生活環境,「風」除了看通風、風的流動性外,還要看空氣品質、空調、廚房油煙霧,以及裝潢的「甲醛」揮發;「水」除了看建築物周遭的水流是不是會在短時間強降雨下淹水外,還要看排水、日常用水,甚至是濕度控制,以免高濕發霉,讓「黴菌」毒素、「塵蟎」與其排泄物等,四處散佈在生活場域的空氣中。
此外,更必須開始注重「電地」的影響。「電」包含用電安全、電器接地,還包括電磁波收納、遮擋;「地」則包含人體接地,以及避開地球磁場網格帶來的負面影響,即地場壓力(亦稱地質干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