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發生了好多事,是生命在體驗,是看見小我錯誤的知見與侷限,而情緒也隨之高潮迭起、峰迴路轉。
覺知情緒,與情緒相處,放下錯誤的侷限,把一切交給上天,活出慈愛的模樣,是人生的必修課題。
從逃避情緒、隔離情緒、忽視情緒開始,到發洩情緒、濫用防衛機制,再到逐漸能感受情緒、接受情緒、放下情緒後,會讓自己的核心內在(平和、寧靜的背景覺知)越來越澄澈。
也許還有隱藏的受困情緒等待著,只要能持續覺知、感受、接受、放下情緒,那麼一定可以越來越接近真正的自己。
以下是《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我值得一段好關係:運用情緒覺察的力量找到關係平衡》、《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等書的書摘集合,以留佩萱心理諮商師的作品《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內容為主軸,我將之統合成一篇精簡的短文,供有緣人參考。
覺知情緒與其相處
情緒來臨時,身體會有感覺。為情緒創造空間,允許自己去感受任何情緒。去感受,需要勇氣。
注意並覺察身體的感受,是貼近情緒的第一步。什麼都不必想,也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就只要觀察就好。
未被看見和傾聽的情緒,需要你的關注。如果要好好放下,就必須去感受那些情緒和痛苦。
註:感受並觀察情緒而好好放下的其他說法還有,釋放受困卡住的情緒、回歸與大宇宙的靈氣共鳴、靜心(奧修)、放開手將一切交給上天(愛的奇蹟課程)、臣服於更偉大的力量(臣服之享)。
情緒是生命的指引,真我會告訴你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每天感受到的情緒,都在訴說你的自我覺得如何、生命可以怎麼改變。
情緒是能量,必須要流動,就像海浪慢慢攀升、撲向你,然後消逝離開,而我們可以學著衝浪。
如果情緒是內在的天氣,我們就要學習找出方位、觀測風向,為生命掌舵,繼續向前航行。
常見負面情緒
- 愧疚(對不起、傷了他人、內疚、抱歉)
- 委屈(不公平、他人未能滿足自己期望)
- 嫉妒(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感覺不到自己獨特、受重視、缺乏安全感)
- 後悔(選擇錯誤、對期待落空、失望、自責)
- 孤獨(不想被忽略、想在關係中感到受重視、不被瞭解、失去連結、落寞)
- 恐懼(害怕、無力面對、不自信、危險)
- 憤怒(權利受損、受侵犯、無辜、誤解、責怪、自責)
- 憂鬱(挫敗、難過、悲傷、失去重要的東西)
- 失落(在的不在了、有的沒有了、關係斷裂)
- 自卑(羞愧、自我價值感低、努力還不夠、比不過人家、覺得不可能做到、羞恥、覺得自己還不夠好、覺得丟臉、沒臉見人、無地自容、赤裸暴露在眾人面前、不被接納不被愛、沉默不敢說不想談、害怕拒絕他人、害怕別人對自己失望、互相比較、覺得自己更優越、把別人和自己區隔開來)
基本的核心情緒
- 愛(慈悲、熱愛)
- 喜悅(快樂)
- 驚訝
- 憤怒
- 悲傷
- 厭惡(討厭)
- 恐懼(害怕、擔憂)
- 羞恥(自卑、羞愧)
抑制性情緒
- 焦慮(核心情緒的情緒)(對感受情緒的恐懼、緊張,釋放前埋藏的各種情緒,就像不同顏色的毛線雜亂地纏繞成團)
焦慮是我們的朋友,他在傳訊息對你說:「嘿!有情緒需要你的關注!」
防衛機制(防衛者)
任何讓自己「不用去感受」情緒的行為或想法。
- 讓自己忙碌(工作、排滿行程、找事做、不斷找話講、讓自己分心)
- 理性分析(過度思考、反芻思考、掙扎)
- 批評或嘲諷(反向、轉移)
- 微笑或大笑(補償、面具)
- 逃避(開玩笑、轉移話題、延遲、沉默、放空、告訴自己沒什麼不用去想、冷淡、事不關己、疏離、我很好、我沒事)
- 成癮(網路、電玩、購物、搜集物品、藥物、酒精、刺激、自慰、性愛、色情片等)
- 投射自己的想法或情緒到其他人身上(例如討厭別人表現出受傷難過的反應,其實也是討厭自己會有受傷難過反應的那一面)等、痲痹情緒(內心有一道牆)
- 解離(覺得自己和身體是分開的、隔絕情緒)
- 飲食失調
- 自殘、自殺的念頭
壓抑的情緒不會離開,埋藏起來會成為身心健康的問題,像是憂鬱症、焦慮症、心血管疾病、頭痛、腸胃消化問題、免疫問題等。
上述這些是和情緒相處時的作法,以及各種常見情緒、防衛機制的概要。
心法
然而真實生活裡,有些情緒實在太痛苦了、太刺激了,像是引發被拋棄感、錯信自己不會被愛,等極度恐懼、憤恨情況時,小我會本能地逃避、忽視、隔離、發洩、壓抑情緒,或轉進防衛機制以求自保、不想失去習慣的自己,事件突暴來襲時還是沒能及時覺知,與困住的核心情緒相處,並放下情緒。
這種極端椎心刺痛的情緒來臨時,只知道技法雖有用處卻常失守,而真正能幫忙保持覺知、護持住本心本性的心法,推薦參閱《愛的奇蹟課程:透過寬恕,療癒對自己的批判》。
凡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凡不真實的,根本不存在。上天的平安即在其中。
這是在陷入痛苦時期,曾陪伴我一路走來的好書。讀完後,也可以進一步閱讀《臣服之享:遇萬事皆靜好自在的心提升練習》、《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應當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