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漢醫 經脈

難經心要(上)

閱讀前需要先瞭解的關鍵:陰陽雌雄略記

2019年上了潘曉川老師的針靈初級、中級和藥精初級,瞭解到了經典中醫所持的觀點本於陰陽五行,還有與從古天文學演變而來之河圖洛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難經》的條文,其所根本是以陰陽套五行,以及五行套五行分析而來。有了這樣的心法,我們在讀《難經》時就能輕鬆讀懂,而且可以明顯看出古籍傳抄至今可能缺漏或錯簡之處。

《難經》編者託名扁鵲著作,可能是古代扁鵲學派醫者寫給學生的書,或是崇尚扁鵲醫術。

陰陽相應

陰陽又能推演出天人地(相應於陽、中、陰),三部九候如此,三焦、切脈亦是如此。

《黃帝內經・素問》裡的三部九候周身遍診法,三部為切頭、手、足,每部又分上、中、下三處找經脈動脈切診,天人地三部下又有各自的天人地三候,以此判斷人體的氣血何處太過與不及。目前臨床多由《難經》提出的獨取寸口脈法取代。

三焦分為上焦、中焦、下焦。解剖觀點下的五臟六腑所在,上焦有心、肺,中焦有脾、胃、肝、膽,下焦有腎、膀胱、小腸、大腸。

分類
漢醫 經脈

陰陽雌雄略記

學習中醫藥以來已有兩年。最早正式學習之始,是2018年在中國醫藥大學開設給醫師的針灸班100期,期間結識了很多在臨床上應用替代療法的醫師。我們都共同體認到,這世界的生命醫學,只探究物質的肉身尚有不足。

天相、地球磁場、四季、情緒、能量、心靈⋯⋯等,也都無時無刻影響著人。隨著學習越多,越發現古人對於人的認識與分析非常全面,不只單看物質的身體而已。而唯有跳出物質世界,才能看到更全面的觀點。

分類
心語 漢醫 牙醫

求真的療癒

我這幾年看牙齒的問題,越看越覺得牙醫師只是在治療「表象」而已,牙齒痛什麼的不是根本原因。

人體的疾病疼痛,大概除了發生意外災害受傷、突遭外界感染、有先天發育問題或基因缺陷以外,剩下的多半都是自己本身長期累積而衍生。例如飲食失調、作息失常、長期姿勢不正或肌肉張力失調、生活壓力、心裡長時間不舒服而未釋放受困情緒、忽視自己而把重心都投放在外界……等,是複合因素的複雜問題。

像是牙齒蛀到會痛,如果從客觀點把時間軸拉遠來看,問題的原因最早來說是「不在意自己」的牙齒,那麼人怎麼會變成這樣的呢?

分類
漢醫 經脈

脈診概念

人的脈,以波的方式表現出該處週邊組織的狀態,並具有共振的諧波特色。而把脈,就是希望透過診者之手,發現受察者身體之概況。下方簡介一些身體脈法的特色(不談論心理脈法等)。

分類
漢醫 經脈

開闔樞和臟腑別通

先前讀過《素問・陰陽離合論》,談到太陽經為開、陽明經為闔、少陽經為樞,太陰經為開、厥陰經為闔、少陰經為樞的概念,樞就是轉軸。後來,又聽說了臟腑別通,一查原來這理論正衍生自開闔樞的說法,便來一探究竟。

陰陽離合論的作者認為,天地、日月可以用陰陽的觀點劃分,分好陰陽後又可以再細劃分,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但歸根結柢其實原理還是一樣,而人體也能這樣劃分,劃分成三陰三陽作為應用。

分類
牙醫 經脈

牙醫師與針灸

牙醫師幾乎看診之時都與針為伍,包括麻醉針、根管挫針、牙齒硨磨鑽針、沖洗針頭等,尤其在執行牙髓病科業務時,更常運用下針、進針、旋轉行針等,甚至是根據手感判斷針下狀況等極類似針灸之操作。

還有,健保也從108年起,在口腔顎面外科範疇下正式納入顱顎關節障礙之相關乾針治療。所以,其實牙醫師只要再瞭解針刺原理與手法、複習人體解剖,便能安全、有效地進行針刺治療,甚至利用中醫原理改善整體的治療效果,也能更好地處理顱顎關節障礙或頭頸部疼痛之問題。

分類
牙醫 經脈

天冷與顳顎關節障礙

最近兩週天氣冷,早晚溫差大,暗夜寒涼。

如果外出,迎面而來的風,會讓顏面溫度降低、血管收縮,皮膚、肌肉血流量也減少,同時肌肉緊繃,牙關緊咬,頭頸部姿勢不正且肌肉僵硬,也容易引發顳顎關節症候群(下巴關節痛、聲響、卡住,關節位置約略在耳朵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