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呢喃 漢醫 牙醫 經脈

醫療技術的分野?

中西牙醫之間根本沒有「科學」或「醫療技術」上的差異,真正只有主要治療部位與傳統醫療哲學思想的區別。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8年5月26日衛署醫字第0980071051號函,醫師法第28條第1項所稱之「合法醫師」包括醫師、中醫師及牙醫師;而該三類醫師各有其醫療業務範圍,不得互相逾越。

Ortho Clinic” by Mohd Fazlin Mohd Effendy Ooi, CC-by 2.0 license.

以牙醫師來說,業務範圍應以牙齒、口腔部分或牙病引起之疾病治療為限。然而,人體是個整體,實際醫療行為中很難將人體切割開來獨立對待,無法處置到一半才說,啊到這裡不是我的業務範圍了喔,所以放著不動吧?

臨床舉例來說,延展到咽喉或其他部位的口腔癌、顱顏面關節疼痛、牙齒長到畸胎瘤中……等狀況,都跨出了口腔範疇,所以牙科時常會和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的業務範圍重疊。上述函釋實在與日常發生的醫療現實脫節甚遠。

如果嚴格說口腔部分是牙科的業務範圍,那中醫師是否不能看舌診、扎金津王液、扎口針齒針、診療顳顎關節症了?因為該函釋已經把人體中的牙齒、口腔部分劃分給了牙醫師,剩下的人體部分才是西醫師、中醫師的業務。這樣一刀劃分的函釋實在過於簡單,人體的治療本來就是個整體,西醫、牙醫、中醫只是因為專業分工(分別牙醫),以及醫療背後的哲學思想體系不同(分別中西醫),所以把主要工作範疇與性質區分開來罷了。

至於臺灣現在的西醫師和中醫師的業務範圍差異在哪呢?依據大法官釋字第404號所述,中醫師執行業務,應依「中國傳統醫術,為病人診治」、以及「西藥製劑『限醫師指示使用』者,所稱『醫師』不包括中醫師」、「中醫師如以西藥成藥處方為病人治療疾病,顯非以擅長之傳統醫術施醫」等來看,簡單來說,認為差異在於中醫師應該採用中國傳統醫術治療,且不能開西藥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代的科學研究中,早已透過實驗證明了傳統的中醫脈診確實能判斷內臟的灌流狀況(徑向共振原理),而透過傅立葉轉換還能將血壓波分析出十一個諧波和傳統的經脈互相對應。穴位是內臟的弱共振腔,刺灸穴位能改變諧波與內臟血液灌流,而中藥也有同樣效果。

因此,對於全世界各國願意採用這項技術的西醫師、牙醫師來說,脈診都可以是一種合乎科學驗證的理學檢查法,而經脈諧波狀態則是檢查的數據結果。醫師們可以利用該數據檢查,依患者不同狀況給予能相對應改善的穴位刺激、藥物治療。

不禁讓人反問,這些已被現代科學證實的中國傳統醫療技術」,一旦逐漸在現代醫學中以現代觀點廣泛應用後,那麼中醫師和西醫師的差異究竟在哪?中醫師難道只能繼續採用傳統醫療技術(如手把手脈診),而無法運用科學驗證後的現代醫療技術(如科學脈診儀器)?

好比已經可以用激痛點、肌肉與肌筋膜理論來解釋的針刺治療,被稱為「乾針」。其實針扎到肉裡,身體並不會區分說因為你是西醫師,所以只產生出肌肉與肌筋膜的效果而沒有經絡與調氣作用;也不會分別說原來你是中醫師啊,所以現在只會產生氣血調整作用,無法放鬆肌肉與調節肌筋膜喔!乾針不就是傳統針灸的解結法範疇嗎?只是觀看人體的方式與層面不同罷了。兩者唯一的差別,只在中西醫的治療思路,以及背後的哲學思想體系而已啊!

甚至,當西藥透過經脈諧波方式分析,就能得知各種西藥對於人體經脈的影響,當然中醫師們也能以傳統醫療哲學思想給予患者西藥治療了呀!

又假設有一天張穎清教授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的全息學說,在口腔病理科取得了主流共識,發展出現代醫學的舌診,也開始用西藥、或各國經科學驗證過的傳統草藥給予治療,那麼屆時各國牙醫師都會開始接觸傳統草藥了吧!牙醫師則理應以該時代醫學的牙醫治療思維給予患者對應的中草藥治療。

在日新月異的醫療現況裡,跨領域治療、研究與合作早已是常態,也有越來越多醫師同時擁有跨領域的專業診療技術。對於患者的健康而言,所謂「三類醫師各有其醫療範圍,不得互相逾越」的一刀切分法,早顯得過時、迂腐。

所以,牙醫專業常在口腔與顱顏面,應以牙齒、口腔部分或牙病引起之疾病治療為主,若臨床治療有其必要則不在此限。中醫師應與現代醫學與科技共同前進,不該被屏棄在外;所以應依中國傳統醫療哲學思想為人診治,若臨床治療有其必要,則西藥與牙齒、口腔部分不在此限。

盼哪一日臺灣的醫療環境與法律,終究會發現中西牙醫之間根本沒有「科學」或「醫療技術」上的差異,真正只有主要治療部位與傳統醫療哲學思想的區別

作者: zerngjia

曾政嘉——中山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執業牙醫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